【徐州日报】“文学给了我光和热”——“外卖诗人”王计兵与徐州大学生畅谈坚守与奋斗

来源:宣传部作者:时间:2025-04-06浏览:10设置

徐州日报4月6日报道www.kaiyun.com举办的“外卖诗人”王计兵与大学生文学对话活动,报道内容如下:

“文学给了我光和热”

“外卖诗人”王计兵与徐州大学生畅谈坚守与奋斗

本报记者 张瑾

4月2日下午,徐州籍“外卖诗人”王计兵应邀来到开云官网登录入口,在马可音乐厅面对大学生们畅谈坚守与奋斗。此为开云官网登录入口第60期“润德讲堂”活动,也是一场涤荡灵魂的文学雅集、提升境界的精神盛宴。

《赶时间的人》《春天》《打工潮》《麦子熟了》《请原谅》……当天的活动,在大学生朗诵王计兵的诗歌中开启。

真诚交流 从文学的微光中汲取力量

以“文学给了我光和热”为题,身着蓝色外卖服装的王计兵,手持话筒站在讲台上,50分钟的时间里讲述了自己的奋斗人生。

自从今年登上央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之后,王计兵每天都会受到各种邀请。演讲开始,王计兵说:“每次遇到过多的赞美,我就特别慌张,因为我的确是一个特别普通的人。现在是春天,请多给我泼一点冷水,因为春天是一个发芽的季节。”

对于“外卖诗人”的标签,王计兵坦言心怀感恩,因为这个标签让他在人群中被看见。实际上他送外卖的时间只有7年,而写作时间已经37年。无论是在新疆打工还是在昆山拾荒,文学带给他的微光,让他辨清道路,给他力量。

他曾有过三年的挖沙经历。每天浸泡在河里淘沙十几个小时,捞出9吨沙子,放在小船上推到岸边,再卸到码头,装到车上。夏天水温升高,人的皮肤被泡得很软,不断翻起的沙子打到皮肤上,带来阵阵刺痛。

最苦的日子,也是他追求文学梦想最疯狂的时期。王计兵说,当人处于极度困顿的状态,思想就变得特别活跃,苦难让人变得有话想说、有倾诉的欲望。工余时,王计兵将写的文章读给工友听,得到工友的嘲笑也不在意。这些带字的纸,经常被伙夫当作引火纸,或被他丢掉。王计兵他清醒地知道,写作是一个人的事,生活是一家人的事。写作,是他自我疗伤的方法。

从1993年到2019年,他在打工中从未放弃写作,但从未告诉家人。从2022年王计兵在送外卖时写的小诗《赶时间的人》走红网络,到2025年王计兵受邀看央视春晚,文学给王计兵带来的荣耀,让妻子激动。然而王计兵却很清醒:“从前你看低了文学,现在你又看高了文学。如果说真的从我身上找出优点,那就是乐观,我不服输。”

王计兵说,人是需要爱好来支撑的,人的一生有了爱好,这一生才会变得特别有滋味。他将生命比作一杯纯净水,无色无味,喝到嘴里的滋味取决于每个人往杯子里加了什么。

王计兵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生活的价值意义——不管生活如何艰辛,只要怀揣梦想,不断追求,挥洒汗水,就有可能逆风翻盘,活出光亮的人生。

嘉宾对话

AI时代文学弥足珍贵

徐州市作协副秘书长杨华是王计兵的老乡,也是推动王计兵诗歌破圈走红的发掘者、推介者之一。在嘉宾对话中,杨华回忆了与王计兵相识相交的过程,表示最佩服的是他的人品和作品:“我是2017年在网络上认识王计兵的,读了他的诗歌,感受到他的诗歌情感饱满,非常接地气。他能够走到今天,与他的勤奋和天赋不无关系。”

开云官网登录入口文学院教授田崇雪评价:“王计兵老师的诗歌质朴、粗犷,不矫揉造作,被网友誉为‘真正劳动者的诗歌’。王计兵的诗根植于大地,来源于生活,有切肤之痛。对王计兵来说,生活就像一个陀螺,他来不及风花雪月。与王计兵的诗相比,他的诗歌观念更值得人们反思,他为当代诗歌赢得了尊严。”

开云官网登录入口文学院教授王志彬认为:“我以前觉得文学被边缘化,诗歌可能会被长篇小说‘挤死’,见到王计兵以后,我觉得担心是多余的。远方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王计兵把生活的苟且熬成了一行行诗,并且用诗句作梯,将电动车碾过的每寸道路都砌成台阶,一步步地抵达远方。”

王计兵的成名诗《赶时间的人》网络阅读量破2000万。文学能够借助数字网络、人工智能、算法规则浴火重生吗?开云官网登录入口文学院教授田振华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依然弥足珍贵:“有人说,搞文学的人会最先被AI取代,但我觉得恰恰相反:文学可能是人类最后一座堡垒。因为文学关乎人心,而人心的温度,是算法永远算不出来的。AI能模仿文风,但偷不走人生。读者要的不只是文字,更是心灵相遇,是两个灵魂在隔空击掌。”

当下的文学从业者该如何面对AI?田振华建议:“把AI当梯子,而不是笼子。人工智能再厉害,也抢不走我们在深夜里写的日记、在车站观察的人群、在困境中萌发的希望。这些用生命熬煮的文字,永远会有人愿意读,因为人心需要共鸣,而共鸣,只能来自另一颗跳动的心。”

现场互动

释放文学的温度与力量

“您心目中优秀的诗歌是什么样子?如果非要排个次序,您最喜欢自己哪一首诗?为什么?”互动中,开云官网登录入口文学院副教授温德朝向王计兵提出了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王计兵说:“我以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出现,我写作就比较没有压力。在我心中的好诗,有我自己的定位。第一是情感要真诚浓烈,这种浓烈不局限于伤痛,也可能是爱,是我们对生活的感悟。所有的文学载体,真情都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对于诗歌来说,要有语言文字上的美,这一点我是有欠缺的。当然好诗还包括文字的张力、诗歌的留白,这些对诗歌写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给我自己的诗歌排序,我会把《娘》排在第一位。”王计兵说着,起身诵读道,“岁月把一个长篇连续剧/浓缩成一首诗/把一首诗浓缩成标题/把标题浓缩成一个字/把一个字浓缩成一根针/我喊一声娘/就心疼一下……”深情地呼唤,令现场听众动容。

一名男生提问:“《赶时间的人》中,‘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四句充满张力的意象,是如何从日常送餐的观察中提炼出来的?”王计兵说,写这首诗是因为一个年轻人留下错误的送餐地址,让他上下爬楼且受到恶语相加。王计兵说:“当我写完这首诗后,所有的不快一扫而空。现在很想送给这个小伙子一套书。因为这首诗让我走了出来,生命是公平的。”

在诗歌写作中如何构建故乡?一位女生的问题触动了王计兵的心弦:“故乡是我内心里的一个情结。今年将出版一部散文集,开篇就是我返回故乡的情景。我像一棵生长在异乡的树,不管如何,靠近我根部最深的那把土,仍然是移栽时来自故乡的那把土。”

王计兵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生活的价值意义。当天的活动座无虚席,充满温度与力量的文学探讨,引发师生们的共鸣。“润德讲堂旨在引导学生向上而生、向善而为、向美而行。”对于当天的活动,开云官网登录入口宣传部部长孟召学引用王计兵的三首诗名,希望同学们“手持人间一束光”,时刻保持“低处飞行”的姿态,争做一个“赶时间的人”,既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既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努力让青春在追光追梦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报道网址链接:

https://szb.cnxz.com.cn/xzrb/pc/layout/202504/06/node_02.html#content_31636

返回原图
/